2025年初隨著龍樹諒的災難預言和中國侵台威脅日益提升,台灣社會有更多人開始準備避難包。雖然台灣仍有不少人對此嗤之以鼻,但還是無法抹滅台灣面臨高度天災與戰爭風險。而對於不希望面對戰爭的台灣人,做好避難包等相關準備,反而能讓我們更遠離戰爭!我們先拆解一下:
- 準備避難包,會降低中國侵略的成功率嗎?
- 準備避難包,是挑釁中國的舉動嗎?
- 準備避難包,會有什麼壞處嗎?
以下將一個一個來回復,回復內容來自於閱讀《阿共打來怎麼辦:你以為知道但實際一無所知的台海軍事常識》、《再談阿共打來怎麼辦:從烏克蘭戰場看台海局勢》、《小老百姓的戰場行動守則》、《台灣人的民防必修課:從台海戰爭到居家避難,一次看懂》等書。
首先,準備避難包,會降低中國侵略的成功率嗎?
我們先看中國侵略成功的條件為何?要讓中華民國政府投降,只有兩種可能:一種是國軍被打敗、無力對抗侵略,另一種就是民眾希望政府投降、不願再戰。對中國來說,前者的條件是要用自己的血來換的,而且不見得百分百成功。而後者是有可能不費一兵一卒就達成的,透過資訊戰削弱台灣民眾對政府的信任,再封鎖台灣、阻斷日常的水電瓦斯供應。一旦台灣民眾自己沒有準備,政府無法及時讓所有人獲得保障時,再搭配有心人士的煽動。台灣社會耗費幾十年建立的自由、民主與法治就會直接送給中國。
舉例來說,台灣常常發生風災,而僅僅只是局部區域發生災難,都用了全國之力在救災,還是會出現百姓受困災區、沒有拿到物資、通訊中斷等情事。這無論藍綠、無論縣市都曾出現過。那試想一下,全國範圍內大規模停水停電停瓦斯,那會是多大的危機?然而,當被視作萬金油人力的國軍,要應對中國入侵而分身乏術時,我們該怎麼辦?此時國內想要投降的民意就會佔據主流。
中國要讓台灣大規模停水停電不難,只要飛彈往發電廠、變電所和淨水廠打就好。對中國來說CP值很高,因為上述基礎設施的防禦等級沒有軍事設施高、消耗飛彈數比較低。成本更低,卻又可以讓台灣民意趨向投降。
那如果越來越多人有配置避難包、日常儲備一定的水電糧食,會發生什麼事情?
結果台灣民意更難走向投降,會有更多人可以忍受短期的停水停電,讓政府可以全力去修復基礎設施、嘗試恢復運作。那對中國來說CP值就開始降低了,變成了取捨問題:到底要繼續丟飛彈到基礎設施逼台灣自己投降?還是要保留飛彈去攻擊軍事設施、可以更容易打敗台灣軍隊?那麼,飛彈反而不會全力往基礎設施打。
總之,中國高層在發動戰爭之前,一定會評估台灣的準備情況,如果台灣準備的越少、侵略的成功率越高、發動的機會就會越高。而台灣民眾的避難包、居家避難儲備,就是台灣社會應對戰爭的其中一種作法。
那麼,準備避難包,會是挑釁中國的舉動嗎?
面對中國日益升高的武力威脅,軍機軍艦擾台次數大幅上升。應對戰爭風險的直接作法是增加國防力量。投入更高的國防預算、建立更多人數的軍隊。這會大幅增加中國侵略的難度,進而降低中國侵略的機會。然而,這種軍備競賽也令人擔憂兩國是在窮兵黷武,對部分人更認為是挑釁中國的舉動。
那我們還能做的,就是加強台灣社會的避難準備。民眾準備隨時可以帶著走的避難包、在家裡儲備日常所需的水電糧食等等。這都能讓民眾更能應對戰爭乃至天災的風險。除了能降低中國侵台的成功率,也可以更多釋放國軍兵力,專注在防衛任務中,是一種間接應對戰爭風險的作法。
這些儲備行動,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,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,讓自身生活更安穩。硬要說增加國軍人數和裝備是挑釁中國,也許還有道理,因為國軍有殺敵的力量。但如果只是讓台灣人民生活過的更充穩富裕,並沒有傷害任何人,也算是挑釁中國的話,那只能證明中國真的是有心要侵略台灣了...
那更應該做好準備!
最後,準備避難包,會有什麼壞處嗎?
唯一壞處,就是要付出一些成本。這包含但不限於:採購的金錢成本、管理的時間成本、儲放的空間成本。當事人也要花時間心力學習相關知識(醫療、通訊)、調整原本的生活型態(例如多買糧食、定期更新消耗儲量)、撰寫應變計劃,以及和家人做好溝通。這就像保險一樣,平日付出可接受的成本,就可在危機發生時救急,不用只能等政府來協助。如果你是不信任政府的人,那正好可以趁普發一萬的時候來準備。如果你信任政府,那更應該做好準備,讓政府可以更好整以暇地面對各種危機。
當然,準備與否是個人選擇,要準備多少也是視每個人的條件而定。但是,當國家面臨存亡危機、甚至是自由民主拱手讓人時,我們很難在像過去一樣有機會要求政府負責...
後記:我們如何開始準備
準備主要分兩種:
- 避難包:緊急狀況避難時使用、可以抓了就跑。主要是攜帶可背負範圍內的水、糧食、電力和照明設備、重要證件備份等等。
- 居家避難:應對戰爭期間躲在家裡,在水、電、瓦斯和物流長時間中斷下,預為儲備的一切物資。以台灣地狹人稠的狀況,若不能在爆發前就進行疏散,那當下居家避難是較為適當的選擇。
有關避難包之準備,在網路上已經可以找到一大堆的內容。避難包也分為很多種類,大家可以自行查找資訊、建立適合自己的避難包。而居家避難的資訊比較少,我希望可以用更多篇幅說清楚。最簡單的方式,藉由思考政府出版的《當危機來臨時:臺灣全民安全指引》當中提出之問題,就是居家準備的開始。
而我在開始居家準備後,想分享的心得是:
【越難買的越要先買】
如大型儲能電源和太陽能板,這種東西產量本來就不多,之前避難包準備熱潮時都要等預購了。如果評估居家避難有需要,就應該優先安排預算去買。遲疑越久,等到戰爭逼近關頭,一定是很難搶到。反之,如果先把困難的先買起來,到時候視風險高低再補一些食物、日用品就好。因為食物、日用品本來就生產量大,自己有多少有儲備,所以買起來也比較輕鬆。
【要準備加熱用具】
無論是卡式爐、酒精爐還是用儲能電源接電磁爐,建議居家避難要有可以料理的餘裕。因為戰時可能會有大規模的停水、停電、停天然氣,冰箱的食材壞掉只是時間問題。天災尚可以等到搶修復電、大不了壞掉丟垃圾車,之後也還能再買。但戰爭搶修復電後可能再斷電、也不一定有垃圾車收運。所以居家避難的第一時間,建議要想辦法快速處理掉冰箱的食物。不僅省掉發臭的清潔衛生問題,也降低消耗防災食品的速度。
【要跟家人確認好聯繫方式】
雖然承平時期家人連絡很簡單,但是戰爭時要聯絡並不容易。例如921地震引發大規模停電,基地台備用電源用罄時,打手機都很難通話。更何況戰爭時會面臨電磁干擾。建議平常就要跟家人確認緊急情況的聯絡:
- 有沒有除了家裡外的緊急見面點,如果無法聯絡上,要約哪裡集合?備用聯絡點的切換原則是什麼?
- 紀錄重要家人的電話,特別是家用電話的號碼。因為家用電話走有線、供電也來自於中華電信機房。由於機房會有柴油發電機,續航力會比基地台更久,有線訊號也更穩定。可以嘗試用有線電話來聯絡。
- 現代人家裡如果沒有家用電話、只有手機,可以確認網路是不是光纖線路。因為光纖線路可以拉很長的距離,只要機房還有電力(通常有發電機)、線路沒斷,加上家裡的路由器有另外準備外接電源,是可能還有網路的。新手機多半支援wifi通話功能,就算手機沒有訊號,只要連上wifi,就可以撥打電話出去。考慮到對方不一定有網路、手機也不一定有訊號,建議利用wifi通話直接打家用電話以聯繫對方。
- 最後,可以思考以上皆失效時的聯繫方法,因為只要長期停電、機房被炸、線路中斷等其中之一發生,那上述的聯絡方法可能都會失效。Meshtastic是很棒的備援。但進入門檻稍高,可以加入臉書「Meshtastic Taiwan Community 臺灣鏈網」社團,這裡有幾篇可以參考的新手教學(硬體準備、訊號測試)。
像我所居住的台北市,是靠物流撐起來的大都市,開戰頭幾天一定是很混亂。就算共軍還沒登陸作戰,也可能有小股部隊搭直升機過來(如同俄軍開戰直搗基輔想斬首一樣)。所以出狀況時能早點確認家人安危、頭幾天能不出門就不出門,就是相對安全的選擇。之後再看戰況而定。
也推薦大家把自己儲食、儲電、儲水丟給AI來算一下可以撐多久。AI也可以幫你估算在不同情況下(例如設定幾%比例晴天、每天復電幾小時等條件),靠太陽能板和儲電設備可以撐多久,會對自身情況比較有掌握。
其餘推薦採購小物
- USB轉DC5.5x2.1mm 12V升壓線:這可以讓家用路由器等12V供電的設備,可以插行動電源來供電,增加在停電時可用的裝備。不過要注意接頭的尺寸,可以另購適用自己設備的轉接頭。也注意這類轉接線有最高電流限制,不要超過比較安全。
- 大容量行動電源:如果沒有預算和空間買大型的儲能設備,市面上的20000mah的行動電源可以多買幾顆,一顆換算下來也是70wh以上,省著點用非常足夠。不過建議買好一點、可快速充電的款式。前者降低自燃風險、避免節外生枝,後者則可以在短暫可充電時間加速儲電量(但也要搭配高功率充電頭)。
- 車用快充USB充電頭:這適用於家裡有車的人,在緊急的時候有油的汽車就是行動發電機。雖然怠速會傷車,但仍是一個備援方案。若車充以100W來計算,足夠同時快充五台行動電源了。
- 可USB供電的電風扇:這在居家旅行都非常好用,在停電時可以讓自己涼爽一下。建議找有定時的款式,可以幫助管控電量。
- 藥用酒精:在缺水無法常清潔時,是很棒的消毒劑。若另外採購酒精爐,酒精就搖身一變成為燃料。雖然火力不強,但煮開水是蠻好用的。可以做為卡式爐的備援。



.jpg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