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9月25日 星期四

避難準備為了誰?談避難包與居家避難準備

「我愛我那小小多山的國家」

2025年初隨著龍樹諒的災難預言和中國侵台威脅日益提升,台灣社會有更多人開始準備避難包。雖然台灣仍有不少人對此嗤之以鼻,但還是無法抹滅台灣面臨高度天災與戰爭風險。而對於不希望面對戰爭的台灣人,做好避難包等相關準備,反而能讓我們更遠離戰爭!我們先拆解一下:

  • 準備避難包,會降低中國侵略的成功率嗎?
  • 準備避難包,是挑釁中國的舉動嗎?
  • 準備避難包,會有什麼壞處嗎?
以下將一個一個來回復,回復內容來自於閱讀阿共打來怎麼辦:你以為知道但實際一無所知的台海軍事常識》、再談阿共打來怎麼辦:從烏克蘭戰場看台海局勢》、小老百姓的戰場行動守則台灣人的民防必修課:從台海戰爭到居家避難,一次看懂》等書。

首先,準備避難包,會降低中國侵略的成功率嗎?

我們先看中國侵略成功的條件為何?要讓中華民國政府投降,只有兩種可能:一種是國軍被打敗、無力對抗侵略,另一種就是民眾希望政府投降、不願再戰。對中國來說,前者的條件是要用自己的血來換的,而且不見得百分百成功。而後者是有可能不費一兵一卒就達成的,透過資訊戰削弱台灣民眾對政府的信任,再封鎖台灣、阻斷日常的水電瓦斯供應。一旦台灣民眾自己沒有準備,政府無法及時讓所有人獲得保障時,再搭配有心人士的煽動。台灣社會耗費幾十年建立的自由、民主與法治就會直接送給中國。

舉例來說,台灣常常發生風災,而僅僅只是局部區域發生災難,都用了全國之力在救災,還是會出現百姓受困災區、沒有拿到物資、通訊中斷等情事。這無論藍綠、無論縣市都曾出現過。那試想一下,全國範圍內大規模停水停電停瓦斯,那會是多大的危機?然而,當被視作萬金油人力的國軍,要應對中國入侵而分身乏術時,我們該怎麼辦?此時國內想要投降的民意就會佔據主流。

中國要讓台灣大規模停水停電不難,只要飛彈往發電廠、變電所和淨水廠打就好。對中國來說CP值很高,因為上述基礎設施的防禦等級沒有軍事設施高、消耗飛彈數比較低。成本更低,卻又可以讓台灣民意趨向投降。

那如果越來越多人有配置避難包、日常儲備一定的水電糧食,會發生什麼事情?

結果台灣民意更難走向投降,會有更多人可以忍受短期的停水停電,讓政府可以全力去修復基礎設施、嘗試恢復運作。那對中國來說CP值就開始降低了,變成了取捨問題:到底要繼續丟飛彈到基礎設施逼台灣自己投降?還是要保留飛彈去攻擊軍事設施、可以更容易打敗台灣軍隊?那麼,飛彈反而不會全力往基礎設施打。

總之,中國高層在發動戰爭之前,一定會評估台灣的準備情況,如果台灣準備的越少、侵略的成功率越高、發動的機會就會越高。而台灣民眾的避難包、居家避難儲備,就是台灣社會應對戰爭的其中一種作法。

那麼,準備避難包,會是挑釁中國的舉動嗎?

面對中國日益升高的武力威脅,軍機軍艦擾台次數大幅上升。應對戰爭風險的直接作法是增加國防力量。投入更高的國防預算、建立更多人數的軍隊。這會大幅增加中國侵略的難度,進而降低中國侵略的機會。然而,這種軍備競賽也令人擔憂兩國是在窮兵黷武,對部分人更認為是挑釁中國的舉動。

那我們還能做的,就是加強台灣社會的避難準備。民眾準備隨時可以帶著走的避難包、在家裡儲備日常所需的水電糧食等等。這都能讓民眾更能應對戰爭乃至天災的風險。除了能降低中國侵台的成功率,也可以更多釋放國軍兵力,專注在防衛任務中,是一種間接應對戰爭風險的作法。

這些儲備行動,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,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,讓自身生活更安穩。硬要說增加國軍人數和裝備是挑釁中國,也許還有道理,因為國軍有殺敵的力量。但如果只是讓台灣人民生活過的更充穩富裕,並沒有傷害任何人,也算是挑釁中國的話,那只能證明中國真的是有心要侵略台灣了...

那更應該做好準備!

最後,準備避難包,會有什麼壞處嗎?

唯一壞處,就是要付出一些成本。這包含但不限於:採購的金錢成本、管理的時間成本、儲放的空間成本。當事人也要花時間心力學習相關知識(醫療、通訊)、調整原本的生活型態(例如多買糧食、定期更新消耗儲量)、撰寫應變計劃,以及和家人做好溝通。這就像保險一樣,平日付出可接受的成本,就可在危機發生時救急,不用只能等政府來協助。如果你是不信任政府的人,那正好可以趁普發一萬的時候來準備。如果你信任政府,那更應該做好準備,讓政府可以更好整以暇地面對各種危機。

當然,準備與否是個人選擇,要準備多少也是視每個人的條件而定。但是,當國家面臨存亡危機、甚至是自由民主拱手讓人時,我們很難在像過去一樣有機會要求政府負責...

後記:我們如何開始準備

準備主要分兩種:

  • 避難包:緊急狀況避難時使用、可以抓了就跑。主要是攜帶可背負範圍內的水、糧食、電力和照明設備、重要證件備份等等。
  • 居家避難:應對戰爭期間躲在家裡,在水、電、瓦斯和物流長時間中斷下,預為儲備的一切物資。以台灣地狹人稠的狀況,若不能在爆發前就進行疏散,那當下居家避難是較為適當的選擇。
有關避難包之準備,在網路上已經可以找到一大堆的內容。避難包也分為很多種類,大家可以自行查找資訊、建立適合自己的避難包。而居家避難的資訊比較少,我希望可以用更多篇幅說清楚。最簡單的方式,藉由思考政府出版的《當危機來臨時:臺灣全民安全指引》當中提出之問題,就是居家準備的開始。

而我在開始居家準備後,想分享的心得是:

【越難買的越要先買】
如大型儲能電源和太陽能板,這種東西產量本來就不多,之前避難包準備熱潮時都要等預購了。如果評估居家避難有需要,就應該優先安排預算去買。遲疑越久,等到戰爭逼近關頭,一定是很難搶到。反之,如果先把困難的先買起來,到時候視風險高低再補一些食物、日用品就好。因為食物、日用品本來就生產量大,自己有多少有儲備,所以買起來也比較輕鬆。

【要準備加熱用具】
無論是卡式爐、酒精爐還是用儲能電源接電磁爐,建議居家避難要有可以料理的餘裕。因為戰時可能會有大規模的停水、停電、停天然氣,冰箱的食材壞掉只是時間問題。天災尚可以等到搶修復電、大不了壞掉丟垃圾車,之後也還能再買。但戰爭搶修復電後可能再斷電、也不一定有垃圾車收運。所以居家避難的第一時間,建議要想辦法快速處理掉冰箱的食物。不僅省掉發臭的清潔衛生問題,也降低消耗防災食品的速度。

【要跟家人確認好聯繫方式】
雖然承平時期家人連絡很簡單,但是戰爭時要聯絡並不容易。例如921地震引發大規模停電,基地台備用電源用罄時,打手機都很難通話。更何況戰爭時會面臨電磁干擾。建議平常就要跟家人確認緊急情況的聯絡:

  1. 有沒有除了家裡外的緊急見面點,如果無法聯絡上,要約哪裡集合?備用聯絡點的切換原則是什麼?
  2. 紀錄重要家人的電話,特別是家用電話的號碼。因為家用電話走有線、供電也來自於中華電信機房。由於機房會有柴油發電機,續航力會比基地台更久,有線訊號也更穩定。可以嘗試用有線電話來聯絡。
  3. 現代人家裡如果沒有家用電話、只有手機,可以確認網路是不是光纖線路。因為光纖線路可以拉很長的距離,只要機房還有電力(通常有發電機)、線路沒斷,加上家裡的路由器有另外準備外接電源,是可能還有網路的。新手機多半支援wifi通話功能,就算手機沒有訊號,只要連上wifi,就可以撥打電話出去。考慮到對方不一定有網路、手機也不一定有訊號,建議利用wifi通話直接打家用電話以聯繫對方。
  4. 最後,可以思考以上皆失效時的聯繫方法,因為只要長期停電、機房被炸、線路中斷等其中之一發生,那上述的聯絡方法可能都會失效。Meshtastic是很棒的備援。但進入門檻稍高,可以加入臉書「Meshtastic Taiwan Community 臺灣鏈網」社團,這裡有幾篇可以參考的新手教學(硬體準備訊號測試)。
Meshtastic的裝置之間可透過LoRa無線電傳送文字訊息,並可透過手機APP讀取。這算是另類的對講機,但不同的是Meshtastic可以透過裝置的轉傳而最高有十公里以上的通訊距離。

像我所居住的台北市,是靠物流撐起來的大都市,開戰頭幾天一定是很混亂。就算共軍還沒登陸作戰,也可能有小股部隊搭直升機過來(如同俄軍開戰直搗基輔想斬首一樣)。所以出狀況時能早點確認家人安危、頭幾天能不出門就不出門,就是相對安全的選擇。之後再看戰況而定。

也推薦大家把自己儲食、儲電、儲水丟給AI來算一下可以撐多久。AI也可以幫你估算在不同情況下(例如設定幾%比例晴天、每天復電幾小時等條件),靠太陽能板和儲電設備可以撐多久,會對自身情況比較有掌握。

其餘推薦採購小物
  • USB轉DC5.5x2.1mm 12V升壓線:這可以讓家用路由器等12V供電的設備,可以插行動電源來供電,增加在停電時可用的裝備。不過要注意接頭的尺寸,可以另購適用自己設備的轉接頭。也注意這類轉接線有最高電流限制,不要超過比較安全。
  • 大容量行動電源:如果沒有預算和空間買大型的儲能設備,市面上的20000mah的行動電源可以多買幾顆,一顆換算下來也是70wh以上,省著點用非常足夠。不過建議買好一點、可快速充電的款式。前者降低自燃風險、避免節外生枝,後者則可以在短暫可充電時間加速儲電量(但也要搭配高功率充電頭)。
  • 車用快充USB充電頭:這適用於家裡有車的人,在緊急的時候有油的汽車就是行動發電機。雖然怠速會傷車,但仍是一個備援方案。若車充以100W來計算,足夠同時快充五台行動電源了。
  • 可USB供電的電風扇:這在居家旅行都非常好用,在停電時可以讓自己涼爽一下。建議找有定時的款式,可以幫助管控電量。
  • 藥用酒精:在缺水無法常清潔時,是很棒的消毒劑。若另外採購酒精爐,酒精就搖身一變成為燃料。雖然火力不強,但煮開水是蠻好用的。可以做為卡式爐的備援。

2025年7月2日 星期三

不是旺季卻難忘記的北海道之旅

和老婆一直想來北海道一趟,倒不是喜歡滑雪,而是嚮往那無邊無際的大地。在有次接觸到四腿票這個省錢密技之後,就規劃把北海道作為其中一站、安排五天四夜的旅行。一段北海道單程、維也納台灣來回、一段大阪單程總共3萬有找,真的很划算。但便宜的原因,也是因為在六月、還不是暑假北海道的花季。不過對我們來說,這趟旅程依舊令人難忘。光是遠離潮濕悶熱的台北,來到晴空萬里卻又吹著徐徐微風的北海道,就已值回票價。

這次我們從新千歲機場落地,由於請假的時間沒有很長,又不太敢海外自駕,因此主攻有JR的札幌和富良野地區。剩下廣袤的北海道其他地區,就交由未來去造訪惹。

第一天:新千歲機場→札幌(北海道大學、藻岩山)
第二天:札幌→美瑛
第三天:美瑛→富良野→札幌
第四天:小樽
第五天:新千歲機場大血拚

第一天:大吃大喝大採購

這次去程沒有包含在四腿票內,所以是另外購買的虎航。但虎航除了時間不錯、中午前到新千歲的好處之外,價格並沒有很便宜。一到機場就轉搭巴士直達中島公園。

巴士上居然有AC的插座,這比USB孔實用多惹!畢竟可以插瓦數更高的充電頭。而之所以選擇搭巴士而非JR,是考量JR富良野周遊券只有四天,而且札幌站到飯店還要一段距離。但巴士幾乎是直達飯店!

抵達第一天住宿Vessel Inn,跟北海道地大物博的意象相反,札幌的飯店都小小的,最後看上了海鮮早餐吃到飽而選擇這家飯店。

不過飯店外牆整修中,所以窗戶外面有鷹架。不過對於日本治安仍非常有信心,所以放個行李就出門去覓食+採購!

由於虎航沒有附餐點,所以我們第一餐就決定是根室花丸的迴轉壽司。雖然不用排隊,但下午兩點的人潮依舊絡繹不絕。

店內菜單有中文標示,還蠻友善的。

拜這陣子日圓很便宜之賜,每一盤的價格跟台灣差不多,但是魚肉的厚度是比台灣有感太多,會想回來再吃!

吃飽喝足後,前往北海道大學散步消化一下。

此刻的陽光正美,但離開地下街的北海道真的有涼意,必須多穿一件薄外套。


北海道大學校地也很大,學生也是騎腳踏車移動,跟台大非常像XDD



已經有葉子開始紅了!可惜沒有遇到最有名的銀杏季節。

2025正好是北海道大學的150周年,紀念旗幟設計的非常歐風有質感,而我也可以想像如果是台灣的話會是長怎樣的設計XDD

在北海道大學的SEICOMART買了銅鑼燒和布丁。銅鑼燒我很喜歡他的餅皮,不過紅豆餡還是有些太甜。布丁的話也是很甜,不像去年在京都吃的布丁令人驚豔。

接著造訪北海道大學的舊農場,這裡開放參觀,但要先登記。


跟假牛合影,牛表示:


結果最好拍的是旁邊一塊充滿小花的草地,非常浪漫耶!



北海道大學真的充滿綠色的植物,看了很舒服。

接下來走入北海道大學的綜合博物館,這裡有很多恐龍相關的東西,但不是我們的主要目標。

主要目標是霜淇淋,北海道超多霜淇淋,而且都是用北海道自己的牛乳製成。雖然這一支要450日幣,遠比台灣貴很多,但卻是此行最便宜的霜淇淋之一。


接著繼續往另一邊的校門口走,尋找另一家霜淇淋。

同樣是在北海道大學,但這隻霜淇淋就要價600日幣。我比較喜歡第一支的口感~

在百貨地下街買了四個可樂餅,都是用道產食材做的,真的是很好吃阿!

時間也逼近傍晚,搭乘市電前往藻岩山來看夜景。不過北海道的白天時間很長,要到快七點半才天黑。

北海道路邊的野花都很美耶,很喜歡這種氛圍。


抵達纜車口,天色已幾乎暗下去惹。

纜車來回票2100日幣,售票口有山頂的直播。我們那天雖然天氣不錯,但山頂一片大霧。這樣也蠻好的,讓大家評估是否要花這筆錢。

應該是藻岩山的吉祥物,感覺是兔子?

纜車持續上升中,一開始還是看得到城市燈光逐漸亮起來。藻岩山纜車有分兩段,一段是吊掛的那種大纜車、風景最好,另一段則是在地面走的纜車。兩段中間會有時間差,要下纜車後過去排隊等下一段纜車發車。

觀景台果然都是霧,只能自己玩耍(?)。而且山頂上超級冷,6月的北海道仍有涼意,但山上不穿外套就會感冒的程度。

具有神祕宗教感?

但是下山之後還是看得到夜景,真的美哭我(當時還因為睫毛倒插,整路都在流眼淚XDD)

藻岩山有免費接駁巴士到市電車站,不一會工夫就到了。札幌第一天就這樣結束了,雖然看似平淡,但實際上是收穫滿滿,因為我們中途跑去買一堆Uniqlo和3Coins的東西,全部扛在身上。

第二天:超美是應該的美瑛

第二天的一早,算是北海道美食的重頭戲,Vessel Inn的豪華吃到飽早餐!早上六點一開放我們就進來惹,這開放時間對於待會要趕車的我們很友善!

主要的特色是海鮮丼吃到飽,可以自己夾想要的干貝、生魚片和魚卵,飯也可以選擇醋飯或一般白飯。

熟食區也有炒麵跟現炒和牛肉。

光是海鮮丼我就組了兩碗,另外不得不讚嘆荷包蛋煎得有夠美!


在這裡吃的太開心,以至於之後去小樽時,完全沒有再吃海鮮的慾望,在這裡已滿足!(畢竟我們對海鮮也不到狂熱地步)

結果飲料沒鎖緊,一出門外套就濕掉惹QQ

在札幌車站搭車先前往旭川,再轉搭富良野線前往美瑛。這裡我們使用四天的富良野鐵路周遊券,雖然不是特別划算,但是搭車搭到飽還是增加很多彈性、降低心理壓力。

窗外就是印象中的北海道,滿滿的田野!

抵達旭川車站,要走到另一個月台轉富良野線,都是木頭的感覺很溫馨。

富良野線沒有電氣化,雖然是柴聯車但造型跟電車沒啥區別,跟台灣很不一樣(台灣的柴聯車中間有拱門煙道排放廢氣)。



日本到處都有可愛的吉祥物,這隻算是披著鹿皮的???

美瑛車站一出來就能看到遠方的山,那裏也是我們今晚住宿的白金溫泉區。

到車站旁邊租電動腳踏車、寄放行李後,就開始我們的美瑛大爆騎。因為我們時間抓得很鬆,所以有很多時間遊覽美瑛。

這裡可以有兩條路線,我們選擇可以騎比較久的超廣角之路,拼布之路就留給未來惹。也慶幸是租電動腳踏車,整趟路是輕鬆寫意,騎完五小時也才用20%電力(意思是還可以騎得更爽更輕鬆!)

就算還沒開始花團錦簇,但是美瑛的廣闊景色搭配好天氣就已經很迷人惹!

當天的天氣算多雲時晴,雖然有一度想要改行程到天氣更好的隔天再來,但後來覺得這樣的天氣更適合騎腳踏車,比較不會被曬死,還有徐徐微風。

騎車的好處是可以隨時停下來,和美景合照,完全不用人擠人。一整天下來,只在路上看到三、四組騎車的人。也難怪會在路上看到美瑛的移動觀光諮詢車,主動出擊看有沒有人在路上需要協助。


抵達第一個景點新榮之丘,感覺起來像是路邊的休息站,有賣小吃、廁所,然後也有一些好看的景致。



最喜歡北海道路邊的小花了,非常有春天的感覺(雖然已經六月XD)。


時間來到中午,肚子開始餓了。於是騎到美馬牛那邊的咖啡廳GOSH!,之前聽說是小有名氣,不過可能是平日關係所以沒有人。店內禁止攝影所以也沒留下紀錄,但是咖啡、糕點和麵包都很好吃,算是些微補足熱量!

繼續往下騎,遠方居然有摩天輪,查了一下是在深山峠藝術公園,但我們這次沒有去。

努力騎到四季彩之丘,先來旁邊的烏龍麵店吃午餐,由於已過用餐時間,店內人數不多。

但是烏龍麵和炸物是很有水準的,此次跟蘆筍很有緣,我們到哪裡都點蘆筍,這裡點了個炸蘆筍。

我則是點了咖哩烏龍麵,裡面的馬鈴薯餅非常入味好吃。

四季彩之丘只有在花季時才會收門票,6月過去還沒什麼花所以免費入園。但即便如此人潮還是相當多,非常多韓國和中國遊客,而且是遊覽車一車一車的載過來。

很努力拍出沒什麼人而且花很多的樣子XDDD後面幾片田基本上花都還在長大。



在我們想辦法架腳架的時候,有韓國團導遊很熱心地幫我們拍照,而且她會講中文,蠻流利的!

後來我們去比較偏遠、人少的地方,努力再拍出有壯闊感的合照。



介紹手冊寫台灣語,意外地令人感動!

來吃薰衣草冰淇淋,但可能是冰淇淋吃太多,我對薰衣草冰淇淋沒有記憶點,但是好天氣吃冰淇淋真的很舒服~~


這小房子真的很好拍,一路上在不同角度和焦段拍了好多張。



下一站拓真館,本來只是過來上廁所,但是這裡展示了風景攝影師紀錄了不同季節的美瑛風景。好想親自參觀不同季節的美瑛阿!也在這裡買了明信片和好看的牛仔棒球帽。

館外看起來像油桶的設施,查了一下發現北海道家家戶戶都有。是用來存放燈油等暖爐燃料的。

拓真館旁邊有白樺樹林,也是很好拍照的地方。



騎了一大圈,終於回來美瑛市區了,準備搭上3點多的公車上去白金溫泉區。

也記錄一下一路陪伴我們遊覽美瑛的伯伯MAP,租車店的老闆非常熱情的用日文交雜英文來介紹,意外的還懂個5成XDDD

抵達今晚住宿的白金自由港飯店,不過在這深山裏面,真的好奇為什麼叫做自由港,但我們也沒有問店員。

是一個日式榻榻米小房間,雖然不大但很夠用。晚上也在這裡看日本火腿鬥士對上廣島鯉魚的比賽,可惜都沒有台灣選手惹。

飯店裡充滿各種謎樣的裝飾,也有很多藝術品,種類繁多,真的很迷。

馬上戴上稍早在拓真館買的帽子。

白金溫泉區旁邊就是白鬚瀑布,此刻已逼近傍晚,遊客不算多,蚊蟲倒是很多。

遠處的火山還在冒煙,這也是溫泉的熱量來源。這次我們在飯店泡附設的溫泉,真的是感受到一整天騎車的疲勞都消除惹!

由於在白金溫泉區沒啥餐廳,所以直接跟飯店訂一泊二食。本來以為只是簡餐,結果是豬肉火鍋,而且那肉盤的量真的是驚人。更驚人的是我們以為會吃到撐,結果兩人吃完發現剛剛好,肚子完全沒脹,看來是白天騎車有操到?

店員還直接請喝冰啤酒,附上冰鎮的杯子真的好爽,後來又拿了清酒來,真的是很愉快的一餐。

第三天:富有良好田野的富良野

飯店的早餐是簡單的日式朝食,雖然簡單,但是配上好吃的白飯也很有飽足感!

我們的目標是搭上最早的公車去白金青池,在那邊玩一下後再搭下班車回到美瑛車站。

預報雖然說天氣比昨天好,但在山區還是有點陰陰的。

抵達白金青池,令人意外的是雖然天氣陰陰的,但青池依舊青綠。

而且早上七點多,旅客還不是很多,可以像包場一樣大拍特拍!


但青池的景點就這樣,也只有一個小販賣部(但太早了他也沒開)。於是我們繼續往下走到一個叫白金Biruke的休息區,那邊的商店比較多,也剛好打發時間(但身上帶著一天份的行李真的好重...)


當地剛好是蘆筍的行銷季節,充滿了蘆筍XDD

仔細看海報的人物手上也拿著蘆筍XD

這裡也有餐車,不過早上九點才開始營業。

這裡的感覺是結合露營區的休息站,我蠻喜歡這種風格的。

吃著青池特色的青色冰淇淋,但吃起來跟一般冰淇淋沒啥不同,我以為會有蘇打味但結果沒有。

等待下一班往美瑛車站的公車。

風味令人難忘的玉米鬚茶。

來美瑛車站搭美瑛慢車號,這班列車會在花季期間來往旭川和富良野,接駁賞花的遊客。

我們剛好趕上今年開放行駛的第一天,而且本來2025年美瑛慢車號就要停駛,還好2026年有再開一年。

憑鐵道周遊券是可以直接搭乘,也可以劃位指定席。不過指定席的車廂比較少,不一定能坐在窗戶旁邊,可以到自由席拚看看運氣。



美瑛慢車號是沒有窗戶的,所以可以直接看到車外的美景。不過對於前一天已經騎車瀏覽過美瑛的我們來說,只要好好享受車外的微風就好。


搭美瑛慢車號的好處是可以直達富田農場,只有花季時這裡才會設置薰衣草花田臨時車站。

離我們遠去的美瑛慢車號。由於富良野線只有單軌通行,所以去程機車頭是用推的,到富良野之後就改用拉的原路開回去。

下車後仍要走一小段路才會到富田農場。

我們先到富田農場旁邊的哈密瓜農場狂吃哈密瓜,光看就知道超級甜。

不過哈密瓜還真的是不便宜,買不起半顆,先買一條來嘗鮮,真的超甜超好吃!

還有必吃的哈密瓜冰淇淋!我們剛買的時候還沒有人排隊,結果吃到一半發現都是排隊人龍超扯!

進到富田農場一樣是花還沒開全,不過天氣依舊十分晴朗!


溫室的花草遠比花田的茂密。


雖然富田農場旅客很多,不過地本身很大,也有很多紀念品店可以分散人流,所以還算好拍照。

點了富田農場的哈密瓜,比較便宜但也比較不甜。也點了薰衣草可爾必思和布丁,在大太陽下很消暑!

遠方是往旭川開的美瑛慢車號。



挺直花桿的冰島罌粟。


我本來以為這些都是薰衣草,結果是各類紫色的花XDDD




逛的差不多後就往回去搭美瑛慢車號來去富良野。沿途景色有夠壯闊。


從這個角度看,完全可以理解這是一座臨時車站。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,裏頭有遮陽的候車區、也有廁所和垃圾桶。

老婆在此處休息,結果旁邊的日本大叔就跟我們用英文聊天,好難得的大E人。大叔從大阪來,昨天去看廣島鯉魚和火腿鬥士的比賽。剛好是我們昨天看的那場,就一路聊北海道到棒球、還有去年12強。


來到富良野,由於下一班回札幌的薰衣草特急再兩小時多就要開,所以選擇租兩小時的自行車。來去吃好吃的湯咖哩和到富良野農夫市集買紀念品。

我們直接衝富良野湯咖哩,現場真的是排隊名店。明明已過午餐時間,但仍然要排隊等了約20分鐘,而且都是日本人在排隊。進去點完餐之後,老婆拿起店內的進擊的巨人來看,雖然都是日文,但略懂略懂。

我點豬肉湯咖哩,第一次吃這樣的料理覺得超特別,而且味道很爽口,不知不覺就吃光惹。離開時發現外面排隊的人又更多惹!

然後下一秒咻一下就回到札幌惹,在airbnb放好行李後又準備出來覓食。雖然剛剛在富良野農夫市集沒有拍照到,不過這次有個心得是紀念品可以最後到這裡再買,因為該有的都有賣,中途就不用扛紀念品的重量惹。

往狸小路商店街區邊吃小吃邊採購要裝,全家的雞排有點像營養午餐?

但Seicomart的男爵馬鈴薯條還不錯,可惜放太久有點軟。

逛到腳超酸,打算找一家拉麵來吃吃。住宿點附近有超多間排隊的拉麵店,但看來都大排長龍,於是選擇一家看起來評價不錯、可以即刻入座的炎神拉麵。

結果意外的非常好吃,湯頭口味很豐富、但吃到最後不會膩,價格也不算特別貴。雖然可能是我平常沒什麼吃拉麵,但不愧是位處於拉麵戰區(自己說),就像大聯盟的普通球員也算是全球頂尖。

結果查了一下才發現台灣也有炎神拉麵XDD(但現在貌似在GOOGLE MAP上沒看到)

第四天:樽的很好逛的小樽

前一晚買了Sandria 本店的水果和豬排三明治當早餐,份量好大好爽,結果還分兩天才吃完。

來北海道必喝的就是牛乳了,我沒有我老婆這麼喜歡喝牛乳,但喝了那麼多款才發現真的每家牧場的風味都不一樣。

我的臉呢XDDDD

我的造型很日系(自己說

今天要前往小樽,看來也會是好天氣!

搭乘JR很快就到了,而且果然是觀光勝地車上人很多,我下車後排廁所都排超久。

皮卡丘造型的自動販賣機。

小樽的舊手宮線鐵道遺址,以前是用來運煤碳和海鮮的。此時天氣還很陰。

本來想去運河區逛逛,結果遇到路跑,持續交通管制無法過去。

本來是想要住小樽的,但因為房價都好貴、選擇又不多所以放棄。現在才發現可能是因為有路跑活動的關係。

一旁可愛的消防犬雕像。

我模仿的相當到位(並沒有

於是我們轉向小樽的商店街繼續逛,周遭超多玻璃紀念品店,很好逛!老婆打算在這裡買項鍊,結果買了兩條都不貴。

小樽很多店家都是歷史建築,這是以前的銀行。

下一站就到日本銀行舊小樽支店的金融資料館參觀,這裡是免費開放的。

裡面介紹了很多日幣和金融的有趣知識,也向大家展示日幣疊起來大概多高。


也有金庫去展示一千億日幣的數量,但現在日幣狂貶,可能過個幾天就少個好幾億。也因為當時日幣正在貶值中,花手頭上的日幣現鈔不划算,所以能刷卡就刷卡。


走出來後太陽就開始露臉,算算時間路跑應該要結束了,就準備往運河那一帶移動。

走在小樽的歷史街區真的很有FU。

先到六花亭來吃蘭姆葡萄奶油夾心餅乾和雪降起司蛋糕,我對夾心餅乾愛不釋手,真的是相當好吃(但在台灣的室溫下會粉粉的,建議冷藏)。

再去北菓樓吃泡芙和漂浮咖啡。

不過北菓樓只有立食區,不像六花亭有座位。

吃太多甜食,還是要找個地方吃鹹食,於是進了一間看起來有點在地食堂。發現北海道產竹葉茶好酷。


我點和牛丼,吃起來中規中矩。

鰻魚飯倒還不錯吃。

山坡上很多水平方向的欄杆,感覺是怕雪滑落?

中午了人潮還是絡繹不絕,繼續往運河前進。

晴天的運河超美的!!

剛好找到沒人的瞬間拍合照,不然這裡真的人好多。



繼續散步一下看小樽港,之後就準備回車站惹,如果走的快一點,小樽半天就可以逛完。

在玩一個叫geocaching的app,可以看程式上的訊息在現實社會尋寶。

找了好久終於找到了!

上面都是曾經找到的人。

回到札幌前,在小樽的超市買了一些水果,包括北海道產的草莓,然後到札幌的大通公園享用,好吃!

也買了大通公園必買的玉米,好大好甜,北海道不愧是農產大國。

還有札幌農學校的餅乾~

吃飽喝足後繼續逛街,來去喝咖啡。

這家咖啡可以自選咖啡豆和鮮奶,很多YT頻道推薦。


難得在傍晚喝咖啡,但是真的是蠻好喝的。

這幾天在札幌街頭看到祭典的旗幟,剛好今天還有空檔,就來中島公園的祭典現場逛逛。路上還有人開馬力歐賽車。

裡面真的很多人和攤販,繞了一圈發現攤販的類型都蠻一致的,非常有日本風格。而且雖然人擠人,但都是日本人,感覺非常在地,比之前京都伏見稻荷塞滿外國人還要舒服些。


回去住宿點的路上還經過一群隊伍,大家很開心的向我們揮手。


感謝這間有廚房的Airbnb,讓可以吃札幌超市買的山菠菜和青森大蘋果,讓我們能用更在地的方式體驗北海道。
以北海道特有的巴菲來收尾,當地人會在聚餐完後一起吃個巴菲。我們在晚上八點就來Parfait Sato,不用排隊直接入座,吃完出門就發現外面大排長龍(離峰旅人再度發威)。

後記

第五天的行程都是在新千歲機場度過、大爆買紀念品一波所以就沒有照相惹。其實所有紀念品在機場就很足夠。但值得注意的是:

  1. 在機場內刷信用卡(札幌部分店家也是),多半只能刷實體信用卡(晶片或磁條),感應支付並不支援。但是在美瑛、富良野等觀光區商店,倒是能開放刷信用卡的話,感應刷卡(apple pay之類)的都OK。
  2. 這次搭車去機場的時間剛好是上班通勤時間,如果沒有住札幌車站附近、可以直接步行過去的話,就要有心理準備可能擠不上電車。這次我們等了兩班電車才坐上去,還好抵達札幌車站時尚有餘裕,有空把剩下的明信片都寄出去。